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时间最近的铜奔马主题邮品,是保加利亚邮政总局为纪念中国和保加利亚建交65周年于2014年发行的小型张——当年适逢中国农历马年,故票面图案以中匈两国各自代表性马文物为主题,分别为中国国宝文物铜奔马和保加利亚世界文化遗产“马达尔骑士”岩刻,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国内相关企业和单位还曾经出品过以铜奔马为主体图案的烟标、年历卡等。比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甘肃天水卷烟厂出品的“奔马”牌香烟系列烟标主图案即为铜奔马,有红标、白标等不同规格。中国远洋运输公司上海分公司印制的1978年系列年历卡,其中一款即以铜奔马为正面图案,并使用了较为少见的铜奔马别称——“马踏飞鸟”(附英文译名)。

  不同材质和比例的铜奔马复仿制品及以其为原型的工艺品,是计划经济时代工艺美术和旅游商品领域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具有官方旅游史性质的《当代中国的旅游业》一书曾如是记述:“随着‘地下宝藏’的不断发掘及地面古迹的修缮开放,中国古代文物复仿制工作开展很快,出现了一大批高质量优秀作品。”该书特别提到甘肃所作武威雷台汉墓出土文物“马踏龙雀”复制品,“神采飞动,风靡香港。”官方外宣刊物《今日中国》(英文版)更是为甘肃生产的铜奔马复仿制品做起了广告:“甘肃省工艺美术厂以‘马踏飞燕’为蓝本,运用中国传统铸造技术,仿制的‘铜奔马’也成为中外游客喜欢的旅游纪念品。”

  甘肃武威是铜奔马的故乡,铜奔马复仿制产业起步较早并形成一定规模。据《武威市文物志》载,1979年元月,武威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即启动铜奔马复制工作;经过四个月反复试验,成功复制出第一批铜奔马。省文化厅于同年6月批复武威县,在坚持少而精原则前提下,可以搞铜奔马复仿制品并积极争取销路。同年12月,武威县文物管理委员会附设文物复制品展销服务部。1980年后,武威县的铜奔马复仿制业务投入小批量生产,产品材质包括铜、铝两种,比例包括原大、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并开始向国内外销售。在此基础上,生产单位还注重技术革新;1982年11月,“铜奔马仿古着色”技术获甘肃省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

  实际上,早在金属质铜奔马工艺品问世之前,中国“瓷都”景德镇已经试制出了瓷雕“马踏飞燕”,并在1974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上惊艳亮相,引起中外客商瞩目。

  据《骏马奔腾谱新曲——瓷雕“马踏飞燕”观后》(原载《景德镇陶瓷》1975年第1期)一文介绍,瓷雕“马踏飞燕”系受铜奔马启发而仿制,因其原型文物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工艺水平,在制作过程中,创作者考虑到瓷雕的成型与烧炼工序,兼取了“唐三彩”陶马健壮的形体与唐马在尾部的雕琢;体态结构上,运用了现代解剖技巧,使作品显得格外真实、生动、矫健、雄壮。成品瓷雕“马踏飞燕”装饰了传统的乌金釉,釉色润黑光亮,烘托了奔马雄浑的形象,突出了瓷器艺术品光致茂美的特点。

  无论铜奔马、铝奔马、瓷奔马,都堪称今日铜奔马文创产品之鼻祖,20世纪七八十年代研发生产的此类工艺品大多已成绝版,其收藏潜力亦为圈内看好。

  1983年10月5日,国家旅游局发出通告,将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之“天马”确定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有学者指出:“凡是到中国来旅游观光的海外华人及各国游客,首先接触的是象征泱泱东方文明大国旅游业圆形标志中的武威出土的铜奔马。”官方外宣出版物中亦有类似表述:“中国旅游的景点,宾馆饭店或旅游纪念品上常可见到这样一种图案:一匹矫健的奔马,右后足踏一飞燕,这便是中国旅游的标志——马踏飞燕……这件艺术品既符合力学原理,也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件珍宝,所以将它作为中国旅游的标志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2018年,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国家旅游局完成了自己光荣的历史使命。经文化和旅游部同意,于当年12月将原国家旅游局办公大楼上悬挂的三面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徽标和国家旅游局徽标移交甘肃省,永久安置在铜奔马出土地——武威雷台。这组徽标具有特殊的历史和纪念意义,也是国内外铜奔马主题收藏品家族中的“独苗”,作为反映时代变迁的珍贵物证,已然具备一定的文物价值,可谓铜奔马故事的无言讲述者。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武山演武城遗址

下一篇出土文献与《诗经》早期书写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